中山公用股吧_2024有望翻十倍的低价股
文字|潇潇
5月初,泵友统计了55家水务上市公司2022年经营情况,发现有37家公司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占统计总数的近70%。与此同时,营业收入、净利润“双下滑”的企业已达20家,行业发展形势严峻。 (2022年55家水务上市公司业绩对比)
近期,水务上市公司2023年半年度报告陆续披露。截至8月31日,前述55家水务上市公司中,已有54家公布了2023年上半年业绩。寒冬过后,各家水务公司2023年上半年表现如何?水务行业将会发生什么?跟着泵朋友圈一起来看看吧。
《2023年中期报告要点概览》
营收金额:北控水务营业收入最高,为137.31亿元(港元)。也是唯一一家营收突破100亿的公司。排名第二的首创环保营业收入88.38亿元。营业收入在30亿元至50亿元的企业有6家,营业收入在2至30亿元的企业有3家,营业收入在1至20亿元的企业有10家,营业收入在0至10亿元的企业有33家元。之间。
营收变化:营业收入增幅最大的是中山公用,同比增长76.88%。排名第二的青岩环境同比增长44.32%。下降幅度最大的是东方园林,同比下降52.58%。共有29家公司营收同比增长,25家公司营收同比下降。
净利润金额:归属母公司净利润最高的是北控水务,为15.57亿元(港元)。其次是兴荣环境,为8.47亿元。归属于股东净利润在1至10亿元之间的公司共有18家,净利润在0至1亿元之间的公司有25家,其余10家公司为负利润。
净利润变化: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增幅最大的是华控赛格,同比增长1724.53%;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下降幅度最大的是神水海纳,同比下降232.62%。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的公司有31家,同比下降的公司有23家。
营收和净利润:共有23家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双增”,共有16家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双降”公司。这一数据明显好于2022年。
市值:根据6月30日收盘数据,市值过百亿的公司有9家,包括重庆水务、首都环保、蓝水、京津装备、北控水务、兴荣环境、华光环境能源、中山公用事业、上海环境。市值在50亿元至100亿元之间的公司有6家,市值在20亿元至50亿元之间的公司有28家,市值在10亿元至20亿元之间的公司有8家,其余3家公司为市值不到100亿。十亿。
研发:在统计的54家企业中,共有50家企业公布了研发投入。这50家企业2023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合计12.3亿元,同比增长2.14%。研发费用最高的公司是华光华能,达到1.27亿元。排名第二的碧水源研发费用为1.04亿元。研发费用增幅最大的是武汉控股,同比增长918.42%。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
《2023年半年度报告详细解读》
01 行业龙头保持“悬崖领先”
伴随着业绩披露,总是有的公司欢欣鼓舞,有的公司忧心忡忡。从中报中可以看出,北控水务仍保持行业“悬崖领先”地位。 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37.31亿元人民币(港元)。本期营业收入增加主要是由于BOT水务项目建设服务营业收入增加以及北控城资源并入账户所致。排名第二的首创环保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8.38亿元。
如果按照2023年6月30日1元人民币0.92港元折算,2023年上半年54家水务上市公司总营收约为785.71亿元。其中,仅北控水务和首创环保就贡献了总收入的近30%。排名第三的华光环保能源2023年上半年营收49.94亿元,落后排名第二的第一环保近40亿元。
尽管北控水务和首创环保依然保持优异业绩,但两家公司的领先利润率较2022年有所下降。据了解,报告期内,北控水务的污水及中水处理及建设服务占主营业务比重最高。营业收入,达到61.48%。该业务毛利达33.05亿元,毛利率39.16%。对于首创环保来说,污水处理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也最高,达到59.21%。 2022年,北控水务收入最大贡献者为污水及中水处理及建设服务,占比63.88%,略高于2023年上半年的61.48%。首创环保收入最大贡献者为固废水处理业务占比31.36%,污水处理业务占比27.36%。
纵观这54家上市水务公司2023年上半年的营收情况,营业收入在30亿元至50亿元之间的公司有6家,分别是华光环境能源、重庆水务、兴荣环境、中原环保、蓝海水务。水源及京津设备。值得一提的是,与2022年中期相比,上述6家公司的营业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呈现稳定向好的趋势。此外,营业收入在20亿元至30亿元之间的公司有3家,营业收入在10亿元至20亿元之间的公司有10家,营业收入在0至10亿元之间的公司有33家。在纳入统计的48家企业中,营业收入0-10亿元的企业占比最大。
02 过半企业营收同比增长
2023年上半年,上述54家水务上市公司中,共有29家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占统计总数的54%。其余25家企业同比下降,占统计总数的46%。将此数据与2022年各家公司的业绩进行对比,呈现出相对平稳、平稳、向好的趋势。
仔细一看,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的29家企业中,有14家增速集中在10%-20%区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的企业中,下降幅度较为分散,下降0-10%的企业有6家,下降10%-20%的企业有6家,下降20%的企业有7家-30%,其余6家公司跌幅超过30%。
其中,中山公用营业收入增幅最大。为全面推进2021-2026年发展战略规划实施,中山环境聚焦主责主业,建立了环保与水务、固废、新能源“3+1”业务布局、及工程建设。据了解,报告期内,中山公用工程板块加大水污染治理工程业务,工程业务收入大幅增长。此外,固废板块垃圾发电业务收入增加,其他业务板块客运收入增加,使得上海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6.88%。
营收增速排名第二的青岩环境同比增长44.32%。青岩环境围绕快速生化污水处理技术方向,研发并推广了RPIR快速生化污水处理系列技术、限氧RPIR快速生化污水处理技术等,其主要盈利模式为向客户销售污水处理技术包并有选择地承接部分水处理运营服务。 2023年上半年,RPIR工艺包销售相关业务占青岩环境营业收入的91.57%。
营业收入下降幅度最大的是东方园林,同比下降52.58%。生态建设业务是东方园林的传统优势业务。变动原因主要是由于年初生态建设业务现有订单不足,且当年新增中标项目尚未转化为产值,导致业绩下降包括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同时,在工业废料回收业务方面,由于市场价格呈下降趋势,该业务已转型为其他废旧物资的回收再利用,但尚未形成规模。
如果结合不同梯队的上市水务公司来看收入同比变化,不难发现,2023年营业收入排名前八的企业中,除了排名第二的北创水业外,环保方面,其他7家企业同比均实现增长。首创环保在2023年中报中表示,公司将于2022年6月10日起调整京通高速收费政策,并于2022年处置新西兰项目和益阳项目。排除上述因素后,按照可比口径测算,公司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8.29亿元,同比增长2.52%,也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03 近半数企业净利润在0-亿元
据泵友统计,上述54家水务上市公司中,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正的有44家。这44家企业中,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1家,净利润在1-10亿元的企业有18家。 0-1亿元范围集中的企业有25家,占统计总数的46%。另有10家企业净利润为负,较2022年的15家有所下降。可见,与2022年相比,整个行业的业绩正在慢慢好转。 2022年将亏损的15家企业中,中国水务、华控赛格、博世、伟力已在2023年上半年扭亏为盈。
其中,北控水务2023年上半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最高,为15.57亿元(港元)。这一数字已经高于北控水务2022年全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3.74亿元(港元)。兴荣环境、首创环保、重庆水务2023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排名第二、第三、第四位。2022年年报中,这三家公司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排名前三名。
损失最重的还是东方园林。 2022年,其亏损将高达58.52亿元。 2023年上半年,又亏损10.27亿元。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希望企业重点保持和巩固传统业务能力,探索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海外市场等产能阵地转移;另一方面,加快专项债券、EOD、托管等创新项目模式调整。运营等方面,大力拓展新业务,力争下一阶段取得满意业绩。
04 利润数据向好
上述54家水务上市公司中,共有31家公司2023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57%。其余23家企业同比下降,占统计总数的43%。回顾2022年各家公司的业绩,当时归属于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的公司仅占总数的33%,比2023年上半年下降了20%以上如果2023年上市水务公司整体营收稳定、向好,净利润将大幅增长。
其中,华控赛格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增幅最大,归属母公司净利润4.25亿元,同比增长1724.53%。去年同期,华控赛格亏损2618.38万元。今年上半年业绩之所以扭亏为盈,主要是处置子公司华控地产确认的投资收益4.95亿元。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降幅最大的是神水海纳,同比下降232.62%。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的同步下降与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密不可分。由于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营业成本随营业收入下降而下降,但营业成本下降幅度小于营业收入下降幅度,导致主营业务毛利率同比下降去年同期。再加上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和坏账损失的同比增加,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可以说是雪上加霜。
在此前的报道中,有媒体曾将2022年称为环保行业“历史上最糟糕的一年”。作为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各上市水务公司提交的答案并不理想。经过三年的疫情,结合水务上市公司2023年中报,水务行业终于出现企稳复苏的迹象。 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归属于股东净利润双双上涨”的公司有23家,占统计总数的43%。营业收入和归属于股东净利润“双下降”的公司有16家,占统计总数的30%。
“双升”企业较多,“双跌”企业较少。进一步看,其中北控水务、上海环境、岭南控股、中国控股和青岩环境均实现了从“双降”到“双升”的“逆风翻盘”。兴荣环境、京金装备、江南水务、中建环能、海峡环保、富杰环保、金科环境、巴安水务始终保持“双升”的良好业绩。相反,中环环保、上海西坝则被淘汰出“双升”队伍,进入“双降”队伍。还有康达环保、滇池水务、东方园林、金达雷、华旗环保、万德斯、兴源环境、深水海纳、太和水务等,均在两报告期处于“双下滑”劣势。状态,待战略调整和布局规划。
05 9家公司市值过百亿
根据2023年6月30日股市收盘数据,上述上市水务公司中,市值超过100亿的公司有9家,分别是重庆水务、首创环保、蓝水水务、京津装备、北控水务、兴荣环境、华光环境能源、中山公用、上海环境。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市值超百亿的新成员,华光华能实现同比增长47.06%。
从整体分布来看,除上述市值超过100亿元的公司外,市值在50亿元至100亿元之间的公司有6家,市值在100亿元之间的公司有28家。 20亿元、50亿元、10亿元、20亿元。共有8家公司,其余3家公司市值均不足10亿元。
从变化情况来看,有24家公司市值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市值快速上涨的公司中,除了前面提到的华光华能外,上海西坝的市值也从去年的24.47亿元增至今年的36.31亿元,增幅达48%。此外,通源环境、金科环境、中原环保均实现了20%以上的市值增长。
但同期实现市值增长的公司占比不足一半,超过一半的公司出现市值下降。市值下跌的公司中,滇池水务、云南水务、康达环保、清水源等跌幅较大。其中,滇池水务、云南水务、康达环保均为香港上市公司,而云南水务目前市值不足1亿。元。
06 研发投入总额同比小幅增长
在统计的54家企业中,共有50家企业公布了研发投入情况。这50家企业2023年上半年研发投入总额为12.3亿元,同比增长2.14%。其中,研发费用最高的公司是华光华能,达到1.27亿元,同比增长14.88%。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华光环能源持续投入研发资源,助力产品和产业升级,专利申请量和授权专利数也稳步增长。
排名第二的碧水源研发费用为1.04亿元。 BioWater持续研发前沿膜技术,已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产业链膜技术,形成超微滤膜、工业纳滤膜、工业反渗透膜、工业零排放膜一体化的主要产品体系膜。为保持公司在膜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BWS将继续肩负创新研发的使命。
研发费用增幅最大的公司为武汉控股,报告期内同比增长918.42%。据了解,武汉控股近期与华中科技大学、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水环境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保护及相关技术研发,提升公司技术创新能力,推广技术,促进公司“智慧水务”建设,为给排水、水务工程业务等业务领域提供技术支撑。当前我国水市场竞争激烈,注重研发创新、构建研发体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结论”
纵观上述55家水务上市公司2023年上半年提交的答案,我们可以看到,水务行业在逐渐走出“至暗时刻”后,迎来了新的发展。除了数据之外,还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行业龙头还是成长型企业,在报告中都强调了“绿色”、“生态”、“可持续”等关键词。入选标普全球《可持续发展年鉴(中国版)》并荣获“行业最佳进步企业”表彰的北控水务在2023年半年报中表示,集团将秉承绿色发展理念,依靠技术和模式创新,从水、泥、生态等方面打造产品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在今年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总书记全面总结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发生的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深刻阐述了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做哪些工作。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 “五个重大关系”,系统部署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基于此,将绿色生态可持续理念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应是水务企业高质量发展方向。
版权声明:感谢各位作者的辛勤劳动和创作,“泵友圈”已注明出处。若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发送信息至公众号后台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非常感谢!
邮箱:bengyouquan@126.com
微信:stephen528(验证消息:泵友圈)
当前位置:首页 > Good Luck To You!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3183984895@qq.com